茯苓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寧心的功效,主要用于水腫尿少、痰飲眩悸、脾虛食少、便溏泄瀉、心神不安等癥狀。茯苓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調節(jié)水液代謝、改善脾虛癥狀、安神助眠、輔助降血糖、增強免疫力等。
茯苓含有茯苓多糖和三萜類化合物,能促進腎臟排尿功能,幫助消除體內多余水分。對于因水濕停滯引起的水腫、小便不利,茯苓可通過利水滲濕作用緩解癥狀。臨床常用于治療腎炎水腫、肝硬化腹水等疾病,常與白術、澤瀉等配伍使用。
茯苓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,改善食欲不振、腹脹腹瀉等脾虛癥狀。其健脾作用與調節(jié)腸道菌群、促進消化液分泌有關。對于慢性胃炎、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出現(xiàn)的脾虛濕困證候,可配伍黨參、山藥等藥材使用。
茯苓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,對心脾兩虛導致的失眠多夢、心悸怔忡有改善作用。其活性成分可通過調節(jié)γ-氨基丁酸受體發(fā)揮鎮(zhèn)靜效果。臨床常與酸棗仁、遠志等組成安神方劑,用于神經衰弱、更年期綜合征等病癥。
茯苓多糖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,抑制糖異生,具有一定降血糖作用。動物實驗表明其可改善糖尿病模型動物的糖耐量異常,但對人類糖尿病患者的療效仍需更多臨床驗證。使用時應監(jiān)測血糖變化,不可替代降糖藥物。
茯苓中的多糖成分能激活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,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。對于體質虛弱、易感冒人群,適量服用茯苓可提高抗病能力。但免疫功能亢進性疾病患者應慎用,避免加重病情。
茯苓可煎湯或研末服用,常規(guī)用量為10-15克。濕熱體質者宜生用,脾虛者宜炒用。服用期間應忌食生冷油膩,避免影響藥效。孕婦及腎功能不全者須在醫(yī)師指導下使用。長期大量服用可能導致電解質紊亂,出現(xiàn)乏力、心悸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(yī)。日??蓪④蜍吲c薏苡仁、紅棗等配伍煮粥,既健脾利濕又便于吸收。
1次瀏覽 2025-08-01
0次瀏覽 2025-08-01
348次瀏覽 2024-09-25
2次瀏覽 2025-08-01
0次瀏覽 2025-08-01
2次瀏覽 2025-08-01
2次瀏覽 2025-08-01
1次瀏覽 2025-08-01
0次瀏覽 2025-08-01
0次瀏覽 2025-08-01
0次瀏覽 2025-08-01
0次瀏覽 2025-08-01
1次瀏覽 2025-08-01
0次瀏覽 2025-08-01
2次瀏覽 2025-08-01
2次瀏覽 2025-08-01
851次瀏覽 2023-09-06
0次瀏覽 2025-08-01
0次瀏覽 2025-08-01
1次瀏覽 2025-08-01
0次瀏覽 2025-08-01
1次瀏覽 2025-08-01
4468次瀏覽
4257次瀏覽
4528次瀏覽
4417次瀏覽
4676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