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回聲增強是超聲檢查中常見的影像學描述,通常提示肝臟組織密度或結構發(fā)生改變,可能由脂肪肝、肝纖維化、肝內(nèi)鈣化灶、肝囊腫或慢性肝炎等疾病引起。
脂肪肝是肝細胞脂肪沉積導致的回聲增強最常見原因,超聲表現(xiàn)為肝臟近場回聲彌漫性增強,遠場回聲衰減。輕度脂肪肝可通過調(diào)整飲食結構、增加運動改善,中重度需結合保肝藥物如復方甘草酸苷片、水飛薊賓膠囊、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等治療,同時需監(jiān)測肝功能變化。
肝纖維化時膠原纖維增生使肝組織聲阻抗增加,超聲顯示肝實質(zhì)回聲增粗增強,可伴肝包膜不平整。常見于慢性乙肝、酒精性肝病等,需進行肝彈性檢測評估程度??估w維化治療包括恩替卡韋片治療乙肝病毒,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改善炎癥,必要時需肝穿刺活檢明確分期。
鈣鹽沉積形成的強回聲灶,后方伴聲影,多為陳舊性損傷或寄生蟲感染后遺改變。孤立性鈣化灶通常無須處理,若為肝內(nèi)膽管結石伴發(fā)鈣化,可能出現(xiàn)腹痛、黃疸,需用熊去氧膽酸膠囊溶石或行ERCP取石術。
囊壁及囊液界面形成規(guī)則圓形無回聲區(qū),后方回聲增強。單純性囊腫直徑小于5厘米且無癥狀可觀察,巨大囊腫壓迫周圍組織時需超聲引導下穿刺抽液,合并感染時可用頭孢呋辛酯片抗感染治療。
長期炎癥導致肝細胞水腫壞死,超聲呈現(xiàn)點狀或條索狀回聲增強。活動期患者需檢測乙肝DNA或丙肝RNA,選用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、索磷布韋維帕他韋片等抗病毒藥物,配合雙環(huán)醇片保肝降酶治療。
發(fā)現(xiàn)肝回聲增強應結合肝功能、病毒學指標及CT/MRI等進一步檢查。日常需嚴格戒酒,控制體重指數(shù)在18.5-24之間,避免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藥物,每3-6個月復查超聲監(jiān)測變化。若出現(xiàn)乏力、腹脹、皮膚黃染等癥狀應及時肝病科就診。
0次瀏覽
0次瀏覽
179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116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0次瀏覽
4518次瀏覽
7712次瀏覽
4525次瀏覽
4310次瀏覽
4432次瀏覽